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个对中国乃至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1964年10月16日前参加核工业建设的核工业老同志颁授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我父亲宋显明touch99★★,今年95岁★★,作为原核工业系统的一名老同志也获得了一枚宝贵的纪念章★★。我既为父辈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是核工业的一员感到荣幸★★。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但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铀矿地质事业★★,只有个别地质人员对铀矿进行了零星的极其初步的探索★★。
1954年秋德扑之星★★,一块产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刘杰手持伽玛能谱仪进行探测表演★★,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拉开序幕★★。
1955年3月25日★★,中国第一支铀矿地质队伍——“309队”在长沙成立★★,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正式起步★★。309队办公地点选定在长沙市窰岭附近原省合作干部管理学校新址(即长沙市窑岭西南角位置★★,含现在的紫金苑小区★★、梓园花苑★★、雅士亚豪生大酒店★★、湘核办公楼★★、汇富大夏★★、窑岭招行大楼★★、大财门★★、光大银行大夏★★、恒福大夏等地盘★★,占地面积120多亩★★,大门在韶山北路★★,后门在梓园路)★★。
309队成立之初★★:一是组建队伍★★。人员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主要是从大专院校★★、公安系统★★、志愿军回国人员★★、各地政府机关★★、国有工矿企业等选调★★,政审很严格★★,进队就要进行保密教育★★,保密宣誓★★。对外联系用的是“长沙市第四号信箱”★★;二是开展培训工作★★。学习地质普查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当时由苏联专家教队员们学会使用一种叫“计数管”的仪器的操作★★。这种计数管在接近具有放射性物质时★★,会在1★★、2秒钟内产生脉冲信号★★,引起读数的变化★★。这种“秘密武器”是从苏联引进的★★,非常贵重德扑之星★★。
309队最初设立3个分队★★。1分队设在广西富钟县花山★★;2分队设在湖南宜章县★★;3分队设在长沙★★,专门负责江南地区其它矿产地的铀分布情况★★。1955年5月★★,苏联派出航空测量AH-2型飞机和机组人员到达湖南★★,309队组建了航空普查分队——4分队★★,基地设在衡阳★★。
309队尽管叫“队”★★,但从队领导到分队领导★★,干部配备级别都较高★★,不少是行政13★★、14级以上的干部★★。我所知道的第二任队长李凤翔★★,从北京地质部三局计划处长调来309队任队长★★,是行政9级干部★★。
711矿是309队最早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铀矿★★,是湖南省最大的铀矿★★,也是全国最大的铀矿之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部的许家洞镇★★。
1955年9月9日★★,309队第4分队航测队★★,在郴县许家洞金银寨发现航测异常★★,从空中丢下了一包石灰★★。309队电告二分队急派一小队前往异常区寻找准确点★★。
当年10月★★,二分队勘探队员陈金陵被派往金银寨一带勘探德扑之星★★,那年★★,他19岁★★。在蹚过一条齐膝深的河流时★★,伽玛仪突然 “嘎嘎”响起来★★,他还以为是仪器出了故障★★,等他们快到山顶时★★,一条长约200米的硅化带★★,如透明的天然屏障挡住了去路★★。他们只能沿着悬崖峭壁往上攀爬★★,耳机里又传来 “嘎嘎” 声★★,陈金陵沿着石壁探测了50多米★★,“嘎嘎”声响个不停★★。陈金陵激动地举起伽玛仪★★,兴奋地告诉同行的警卫:“我们发现大异常了”★★,他们在黄昏时下了山★★。第二天★★,小分队全体人员在陈金陵的带领下找到了他们发现的异常区域★★,用石灰画了一个大圆圈★★,定点★★。晩上小队长伍锡祥把十几个找矿员集中在一个大帐棚里开会★★,帐棚外还有四个公安战士站岗★★,伍队长小声说★★,我们找到的是做原子弹的原料★★,那群年轻的勘探队员心里★★,从此多了一个激动却又不能言说的秘密★★。二分队李贵分队长得到消息后德扑之星★★,立刻和苏联专家赶来检查这个矿点★★。
次年2月★★,中南 309队10分队进入金银寨★★,进行普查勘探★★。1957年6月★★,10分队向国家第一次提交了金银寨矿床工业储量报告★★。10月★★,中南矿业公司筹建 411 矿★★。1960年9月1日★★,中国第一座铀矿山411矿(1958年更名为湖南二矿★★,1964年更名为711矿)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被原二机部部长刘杰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近70年来★★,“309队”名称演绎如下★★:1955年3月国务院第三办公室309勘察队★★,1955年4月变更为地质部第三局309队★★,1957年6月变更为三机部第三局309队★★,1958年4月变更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309队★★,1959年3月年变更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中南309队★★,1973年12月变更为湖南省第二机械工业局★★,1979年5月变更为二机部中南地质勘探局★★,1982年8月变更为核工业部中南地勘局★★,1988年10月更为核工业中南地勘局★★,1994年12月变更为核工业中南地质局★★,2001年10月(属地化)变更为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2019年6月并入新成立的湖南省地质院★★,该院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湖南省煤田地质局四个局合并重组而成★★。
由最初称“309队”演绎过来的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是中国核工业系统建立最早的一个区域性铀矿地质勘查管理机构touch99★★。60多年来★★,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为国家探明并提交各种类型铀矿床82个★★,为核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309队”的名称在不断变化★★,但309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touch99★★、求真务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为国家的地质事业而奋斗★★。
我父亲宋显明系山东乳山县人★★。1945年8月★★,16岁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山东㬵东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海银行印钞厂工作★★。1948年12月1日touch99★★,山东北海银行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我父亲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一等功奖章★★、二等功奖章和红旗奖章★★。
1950年3月我父亲调入中央公安干校学习★★,同年9月调入中央公安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任特别经费秘书★★、审计副科长★★。
1954年7月由公安部选送中国人民大学干部专修班学习★★。1955年7月毕业后★★,调入地质部三局(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财务处任财务组长★★。
1958年父亲调长沙“309队”工作★★。主要在物资供应部门工作★★,担任过仓库主任★★、供应科(处)长等职务★★。供应科(处)下辖一个309仓库(现在左家塘中意花苑就是当年仓库的位置)★★。有八个大库房★★。长沙是一个货运中转站★★。负责湖南及周边省市地质队及矿山生产物资等调配★★。父亲从1955年7月调入核工业系统工作★★,一直到1988年离休★★。
我母亲许立毅★★,1930年8月出生★★,建国前夕参军★★,上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中央财政部工作★★,1957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也来到长沙国有企业工作★★,1989年离休★★。2022年因病去世★★。
我1958年出生在长沙★★,从小在“309队”机关院内长大★★,到现在还十分怀念童年时期的大院★★。那时“309队”属保密单位★★。整个大院占地120多亩★★,大门在韶山路★★,后门在梓园路(那时还没有梓园路★★,出后门是一条小河★★,过桥便是一大片菜地)★★。整大院被围墙围着★★。大院里分办公区和生居区★★,也是由围墙隔开★★。
办公区有3栋砖木结构的办公用房★★。东★★、西2个办公楼均为三层★★,东公办楼南面有一栋一层的大会议室★★,可容纳200多人★★。3栋房由室内走廊相连★★。西办公楼是苏联专家办公住宿的地方★★,一到三层都是标准的套间房★★,房间内铺的都是木地板并配有暖气片★★。每个套间房都带卫生间★★,卫生间里都放有一个大理石的浴盆★★。办公楼外南边有一个室外蓝球场和游泳池★★。游泳池南北长25米★★,东西宽10米★★,游泳池北端配有1米高和3米高的2个跳板★★。五六十年代有游泳池的院子在长沙并不多见★★。办公区室外种着大片果树★★,以桔树★★、梨树为主★★。整个大院警备森严★★,大院门口★★、办公区门口★★、办公楼门口都有武装警卫守护★★。
生活区就象一个小社会★★,除了多栋砖木结构的住宅楼外★★,有招待所★★、共公食堂★★、共公澡堂★★、医务室★★、韶山路社区(居委会)★★、小买店★★、维修车间★★、还有一个大礼堂(电影院)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占地9亩的幼儿园(现在梓园花苑的位置)★★。地质队队员长年在野外工作★★,小孩只能放在幼儿园★★,因此幼儿园条件比较好★★。幼儿园有较大的操场★★,围着操场建有教室★★,从小班★★,中班到大班★★,还有全托班★★。我在这里度过了幼年的时光★★。
1976年我在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下放到长沙市顶功区(现在的安沙区)顶功公社顶功大队知青点★★。1978年2月★★,我参军入伍到海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touch99★★,在观通第23大队机动雷达站当报务兵★★。1978年底随部队到达中越边境★★,参加了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在部队先后获6次嘉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3年1月我从部队退伍回到长沙touch99★★。当时长沙市的退伍安置政策是★★,从那来回那去★★。我被安排到核工业中南地质勘探局233厂工作★★,先是在车间里当工人★★。1983年底调厂政工办当宣传干事★★,后任政工办副主任兼厂团委书记★★。
1985年调中南地质勘探局局机关任纪检干事★★。真是机缘巧合★★,万万没想到又回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院子里★★。局纪检委办公室设在西栋(原苏联专家办公楼)2楼★★。刚到局纪检委便抽调到局成立的临时机构“局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在落实办不到2年时间便跑遍了局属15个单位★★:301地质大队(衡阳市)★★、302地质大队(郴州汝城)★★、303地质大队(湖南蓝山)★★、304地质大队(湖南宁乡)★★、305地质大队(广西融水)★★、306地质大队(衡阳车江)★★、307地质大队(广西贵港)★★、308地质大队(河南信阳)★★、309地质大队(湖北安陆)★★、310地质大队(广西兴安)★★、311地质大队(湖南平江)★★、240疗养院(郴州)★★、233厂(长沙)★★、230研究所(长沙)★★、技工学校(长沙)等单位★★。
上世纪80年代★★,交通不是很方便★★。我们远距离出差经常连火车坐票都买不到★★,上车后将报纸往车凳子底下一铺★★,就睡在座凳底下★★。
我们从长沙车坐火车到郴州白石渡要6个多小时★★,下火车后坐汽车到302地质大队队部所在地汝城县集龙乡要5个多小时★★,全是崎岖的山路★★,一路上尘土飞扬★★,浑身是灰★★。下车后一眼望去★★,山坡上是成片的干打垒的住房★★,看了心里很震撼★★。都说地质队生活艰苦★★,我是亲眼目睹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302地质大队职工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年302地质大队主要负责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鹿井铀矿点勘察★★。鹿井铀矿点1958年12月由309队3分队发现★★,投入一定的深部工程★★,落实为勘探基地后★★,于1960年2月移交中南309队10队勘探★★,1964年4月以10队这部分力量为基础★★,组建中南309队2队继续进行深入勘探★★,最终勘探落实了鹿井★★、牛尾岭★★、黄蜂岭★★、高昔★★、沙坝子等矿床组成的铀矿田★★。
240疗养院位于郴州市郊区★★,1986年还住有不少矽肺病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铀矿勘探开采技术和防护措施比较落后德扑之星★★,凿槽取样和采矿形成的灰尘弥漫坑道★★,而这些粉尘又是放射性物质★★,使不少人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在郴州下湄桥街道谭家组的后山上长眠着74位第一批为采矿捐躯的勇士 touch99★★。周都理★★、陈长和★★、唐恩武★★、彭发朝……他们牺牲时大都在20至30岁★★。在苏仙区下湄桥★★,留下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寡妇村”★★。为有牺牲多壮志德扑之星★★,这些为我国核地质事业献身的先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309队”机关大院也进行了开发利用★★,过去的砖木结构用房不见了踪影★★,变成高层住宅★★,成为“紫金苑”小区★★。不变的是整个区域范围仍属韶山路社区管辖★★。
为弘扬和传承“309队”核地质精神和文化★★,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韶山路社区和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共同在紫金苑小区9栋广场上(原309队旧址)★★,打造了一个“309广场”★★。广场东面制作了一面巨型浮雕墙★★,描绘了地质队员的工作场景★★,广场北面有展示“309队”荣誉★★、风采以及一些珍贵历史照片的宣传栏★★。
“309广场”面积虽小★★,但“309队”前辈为中国核地质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感人的业绩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touch99★★,也给我们留下了磨灭不了的记忆★★。特种车辆招聘消息★★。德扑之星官方网站★★,员工旅游★★,德扑之星★★,美国德州★★,